談突破澳門局限的人才培養
蕭卓芬
滿清巡按林則徐於1839年來澳門查察外夷之時﹐在他的治民理念裡﹐亦重經濟效
益﹐科技實效及研究精神。時至今日﹐澳門在邁向廿一世紀﹐亦在以上三個問題上不斷
努力。
但在民生經營的背後﹐瘛國民質素瘼才是林則徐一切營謀的目標。同樣﹐今日大多
數澳門市民都期望澳門仍然保持純樸的民風。
在九年七月﹐一個國際研討會的開幕禮上﹐蘇頌興教授提及‘即使兩個具同樣競爭
力的城市﹐道德水平較高的城市﹐往往會佔較強的優勢’。因此﹐澳門市民有理由努力
爭取在新紀元中努力提昇城市的道德水平。
中國在謀求西化的同時﹐不要忘記西方的科技研究和哲學研究都具備同樣原理(Law
):就是清晰準確(Clear & Distinct)﹐就是可接受評檢的標準。同樣﹐在西方的人觀要
求人格整全性(Integraty)﹐中文翻譯就是瘛誠信瘼之意。祇有在誠信的條件下﹐人才能
平等相處。可是澳門歷來就有一個不成文的社會模式﹐就是黑白融和﹐就像太極的兩儀
一樣。以下一個個案顯示﹐澳門這個小小社會﹐很容易把人標籤了﹐然後像是排斥又像
是接納地讓他們在標籤下生活。
A君今年三十歲以下﹐有數拾次戒毒經驗﹐重復又重復﹐但大多數時間都是他立下志
願的。但每次要站起來﹐都沒有人讓他找到正當工作﹐他唯有重復當偏門工作。那是指
出澳門沒有為好像A君這等人提供出路。
另一個反映澳門新一代價值意識的情緒調查問卷﹐顯示新一代的道德教育有需要提
高﹕
一份問卷問及499名13至18歲校內男性青少年及560名13至18歲女性青少年瘛有沒有
曾經攪破壞瘼回答瘛有瘼的數目為男280(56%)女262(46.8%)﹐而事後表現瘛努力遮掩事
實﹐並努力裝扮成有進取的青年瘼有121名男生(43%)及93名女生(35.5%)。假苦瘛努力掩
飾瘼成為青少年的次文化及價值取向﹐那麼社會的教育根基就是脆弱的﹐一切教育投資
都是枉然的了。下一代的人才的競爭是相對地落後的了。
要突破澳門局限的人才培育模式﹐教育系統不宜是圓形的﹐就是祇服務社會每個年
齡中最多人要投身受的教育﹐而是採用尖欖形的教育人才培訓理念﹐上尖部份是突出的
精英教育及求真的科研精神﹔近年國內航天技術等學府為澳門培養人才﹐就如朱總理所
提出的方向﹐相信這樣的上尖模式﹐可以把下世紀的澳門人口質素向上提昇。
而下尖部份就是要把教育系統無法觸及的人都儘量納入教育系統內﹐例如A君祇有二
年級程度﹐他亦不能考取車牌或得到像管理員之類的工作。而他的體格由於曾受毒品催
殘而不能耐勞。那麼﹐除非他能夠取得小學學歷認可﹐否則﹐祇有偏門的扇門為他敞開
。
現在有民間團體設計一個三年期的輔導及訓練課程﹐這個課程重導師對受者助者
的品德評估記錄﹐盼望在2001年六月間﹐未來政府根據品德評估來給與等同小學學歷的
認可證明。為澳門有數千位在教育(包括回歸教育)門外的青少年提供生機。
教會領袖關注特區政府宗教政策
澳門是天主教社會﹐基督教在此地較難生存﹐基督教團體在澳門的地位一
向被忽視﹐亦缺乏政府的支持﹐新成立的特區籌委會有基督教代表﹐澳門全體
基督教教友均覺得興奮﹐證明將來特區政府對宗教團體持公平和公正的態度。
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基督教宣道堂港澳區聯會主席藍欽文認為﹐這是澳門對
基督教的重視﹐澳門基督教會亦成立了關注小組﹐關心籌委會的工作及反映各
方面的意見。
顯示平等對待宗教團體
藍欽文是澳門特區籌委會社會文化小組的成員。他表示﹐治安問題是首要
關心的問題﹐但這問題並非不可解決﹐涉及很多因素﹐要解決十分困難﹔此外
﹐郵票﹑徽號﹑假期等則問題不大﹐很容易解決。至於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
方面﹐澳門尚有不完善之處。
應對教育給予適當規範
在教育問題上﹐藍欽文表示﹐澳門政府在課本發展方向上﹐對教育界缺乏
指引和監管﹐在尊重學校教學自主的同時﹐應給予適當的規範﹐並對一些與學
生直接有關的事情﹐訂定足夠的監管和罰則﹐作出嚴格的規範。
在醫療福利方面﹐藍欽文表示﹐澳門醫療管理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澳門居
民如需醫療服務﹐往往要花費很多金錢﹐故政府應要考慮完善醫療福利﹐對居
民予以照顧﹐即所有澳門居民均可享有免費醫療﹐即使生病﹐也不會花費太多
金錢。免費醫療是基本服務﹐在此制度下﹐可以按需要為醫療服務進行籌款﹐
造福社會。
爭取基督教婚禮合法性
藍欽文自七一年起在澳門進行基督教傳道工作。在過去﹐政府對基督教非
常忽視﹐基督教會舉辦的福利事業﹐政府沒資助過一分一毫﹐全是教會自己籌
集經費進行。故期望將來特區政府不要和澳葡政府一樣﹐宗教政策的執行有偏
頗﹐各宗教應有同一樣的地位。因此﹐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解決﹐目前澳葡政府承
認天主教儀式舉行的婚禮的法律效力﹐但卻不承認基督教婚禮法律效力﹐這與
香港不同﹐香港承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婚禮的法律效力﹐因此﹐今後會繼續爭
取基督教婚禮的合法性。
女人與男人
男人與女人是小學五年級同桌同學﹐以後的日子﹐雙方分隔異地﹐全靠魚雁往來﹐
一﹑兩年聚首一次﹐彼此的認識比身邊的人深入﹐也比身邊的人陌生。
相識已十四年了﹐男的已視女的為知己﹐女的心中只想做男的妻子﹐但知道機會渺
茫。
女的今年已廿六歲了﹐是時候解開這死結了﹕
“其實我這十四年來都喜歡你。”
男的沉默了三秒﹕
“其實你不是喜歡我﹐你只是一種“傾慕偶像”的心態……我對你沒Feel。”
男人很平靜地幫女人分析﹐解開這個令女人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別的男人懷抱的死結
。真是用心良苦。
女人一直在聽﹐偶爾點頭表示洗耳恭聽。沒多說話﹐因為不想說。女人已知道答案
﹐還要說甚麼了竇難道非要將男的強姦不可﹗在女人心裡﹐強迫別人愛自己﹐就等同強
姦。
男人用電單車送女人回酒店路上﹐女人雙手扶男的腰﹕
“你要減肥了﹐你的脂肪就快漏到我滿手油。”
“真給你氣死。”男的忍不住笑出來。
女人第二日返工﹐投入緊張的採訪工作﹐在工作間與同事談笑風生﹐晚飯吃了個大
家樂海鮮套餐﹐晚上聽“二泉映月”人睡。
又過了二日﹐女人覺得眼肚有些脹的感覺﹐是時候哭出來了。
□ 草仔
使中國踏上現代化的宣教士
林樂知牧師
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牧師可說是對中國近代文化俱有舉足輕重的一位宣教
士。他獲稱為瘛教會報人瘼之美譽﹐他所創辦的︽萬國公報︾在中國清朝時代的教會報
刊中﹐發行的時間最久﹐影響最大。中國近代幾位在文學上極有貢獻及在社會上備有領
導力的人物均受︽萬國公報︾的裨益及影響﹕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林語堂﹑于
右任等﹐甚至日本天皇及其內閣也熱心閱讀此報。
林樂知是一個遺腹兒﹐身世可憐﹐他於一八三六年一月三日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布爾
克縣(Burke County, Georgia)出世﹐出生前兩個月就失去父親﹐母親又在他出世後十二
天去世。幸好他的姨丈姨母郝金斯(Hutchins)夫婦樂意收養他﹐郝氏夫婦對他愛護備至
﹐視如己出。郝氏夫婦家庭的宗教氣氛不濃厚﹐但林樂知在十八歲時對基督教產生了濃
厚的興趣及十分虔誠﹐且有往海外宣教的心志。
十八歲林樂知進入喬治亞州牛津鎮之愛慕蘭(Emory College, Oxford, Georgia)學
院讀書﹐大學畢業後﹐隨即與瑪莉·曉士頓(Mary Houston)小姐成親﹐瑪莉以優越的成
績畢業於喬州麥康鎮的衛斯理女子學院(Wesleyan College, Macon, Georgia)。結婚後
兩人均有宣教的負擔﹐即相偕加入美南循理差會﹙或稱監理會American Southern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於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帶新生的女兒啟程來華
宣教。經過數月的旅程﹐終於一八六零年七月安抵上海﹐從此展開了他們在華宣教的第
一頁。
正所謂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瘼﹐林樂知來華初期即遇到信心極大的考驗。差
會原擬定林樂知一家前往杭州開拓工場﹐無奈當時中國正處兵荒馬亂﹐內憂外患交相煎
逼的時刻﹐清朝的京城在咸豐十一年被英法聯軍攻入﹐甚至皇帝行宮圓明園也被英法軍
隊燒掠一空﹐百姓流離失所﹐到處滿目瘡痍﹐戰爭所留下的殘垣廢墟﹐使中國人無論上
下老幼對外國人都懷有極度仇恨的心理及排外的情緒﹐故對宣教士也不懷好感﹐使傳福
音的工作一籌莫展。因此林樂知一家被逼留在上海學習宣教的第一門功課瘛忍耐等候瘼
。
其次是差派他們一家來華的差會因美國為了蓄奴存廢的問題而爆發了南北戰爭﹐帶
來了經濟的蕭條﹐生產的萎縮﹐工業的停頓﹐交通的斷絕﹐甚至宗教信仰的冷淡等﹐直
接影響到林樂知所屬差會的財務收入劇減﹐對所遣派的宣教士之經濟支援竟至漸漸無以
為繼﹐甚至定期的聯絡都失去了﹐竟達四年之久。
林樂知身處此兩大困境﹐前面的路似乎只有兩條﹐一即束裝回國﹐待日後再來﹐另
一即留在上海﹐自力更生等待戰爭結束。林樂知夫婦最後選擇了第二條路﹐決心留在上
海﹐自力更生﹐接受現實生活的諸般挑戰﹐踏上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因此逼使林樂知需
要找一些兼差來補貼家用。他除了主日到處佈道及照常處理教會事務外﹐曾擔任翻譯員
﹐教授英文﹐在報社擔任編輯﹐譯書等工作。他每日從早到深夜均不停的工作﹐沒有片
刻閒暇﹐他的同伴都勸他不可過勞﹐要休息﹐他卻回答說﹕瘛因體內無一根懶骨﹐所以
不會閒暇。瘼
林樂知牧師因接觸中國知識份子的機會多﹐認識到仕大夫是中國社會的領導層面﹐
對中國社會及百姓的影響極深廣﹔洞察到基督教若要在中國普遍被接納﹐必須先得國
內的精英﹑一班知識份子﹑國家本來的棟樑﹐而文字的傳媒在當時是極俱這方面的影響
力。於是在一八六八年創辦了瘛教會新報瘼﹐內容除了討論基督教義﹐報導教會消息外
﹐還介紹科學知識﹐外國史地與各國新聞﹐以週刊形式發行﹐當時的發行量約七百份。
六年後﹐林樂知牧師欲拓展瘛教會新報瘼讀者的範圍﹐望藉傳播科學知識為媒介吸
引教外人士閱讀以收佈道之果效﹐故於一八七四年把瘛教會新報瘼易名為瘛萬國公報瘼
。一八八三年至一八八八年這期間瘛萬國公報瘼曾因內容方面意見不能一致﹐以致停刊
。直至一八八九年瘛萬國公報瘼才復刊﹐隸屬於瘛廣學會瘼﹐仍由林樂知牧師主編﹐且
改為月刊﹐出版銷量也增加至四千份。瘛萬國公報瘼在當時的中國知識份子中﹐被認為
西學之水庫﹐新知識之總匯﹐備受重視。
林樂知牧師不單看到瘛辦報瘼使基督教在中國知識份子中的影響﹐他更覺察到瘛辦
學瘼對基督教在中國文化之建設及貢獻。於是一八八二年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了瘛中西書
院瘼﹐首次招生即有四百多人﹐為當時之俵俵者。可惜眾多學生甚少人能明白林樂知之
心志﹐能把中西學問精研﹐以致溶匯貫通﹐大多數人只為學習英文而來﹐抱厚西學而
薄中學的心理﹐只望畢業後可以進入洋人機構服務﹐獲優渥的薪酬為目標﹐而少有雄心
大志﹐以領導中國進入現代化運動為抱負。
由於基督教信仰存男女平等的精神﹐林樂知牧師眼見中國女子無受教育的機會﹐而
造成社會種種之缺憾﹐使他感觸良多﹐即對推動女子受教育之事年常熱忱﹐終於與其他
宣教士們同心努力於一八九二年在上海開辦了瘛中西女墊瘼﹐建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
河﹐培育了不少優秀的女學生。同時他也在任廷旭弟兄的協助下完成了洋洋廿一冊的︽
全球五大洲女俗通考︾﹙Women in all Lands﹚一書﹐於一九零三年出版。此書討論婦
女地位之高低為文明興衰的指南針﹐進而研究比較各地的文化﹐此書除了文字之外﹐也
附有千餘幅圖片以吸引讀者﹐據瘛廣學會瘼報告此書為當時最暢銷的書籍中排行第二。
林樂知牧師對中國人的愛之深邃﹐可從他直諫美國總統一事可見一斑。一九零六年
他回美述職期間曾獲准進謁羅斯福總統﹐在會面時﹐他慎重的向總統陳明中國人對西方
列強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深惡痛絕﹐勸總統應儘快加以廢止。
一九零七年他再度來華﹐五月卅日即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華事奉共四十
三年。林樂知牧師把一生奉獻給中國﹐為完成神的託付而努力﹐死後備極哀榮﹐各方
悼文很多﹐都公認他是一位誠篤君子﹐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待人恕道﹐不矜不誇﹐畢
生服務人群﹐殷殷耕耘的宣教士﹐且集教育家﹑作家﹑報人於一身﹐更是中國代現化的
播種人。他對中國在新知識的傳播和介紹上居功至偉﹐貢獻最多。
北韓糧荒見曙光
早前在北韓視察的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陳思堂醫生表示﹕瘛在北韓視察期間﹐幼
兒院﹙孤兒院﹚內的兒童來較半年前健康﹔倘若雨水充足﹐估計今年的收成將有改善﹐
相信當地的糧荒問題已漸見曙光。瘼
宣明會一行四人已於五月中前往北韓﹐視察當地的救援情。今次行程中﹐視察團
曾到訪宣明會資助的四間製麵廠﹐分別位於平原﹑安州﹑介川及元山﹐監察製麵廠的運
作實﹔同時﹐視察團亦前往平城及元山的幼兒院﹐探訪受惠的孤兒。
過去數年﹐北韓多次受天災所影響﹔而去年北韓更發生了被形容為五十年來最嚴重
的旱災﹐導致大量農作物失收。為回應北韓糧荒問題﹐世界宣明會澳門分會於去年開始
向本澳市民作出緊急呼籲﹐並將有關善款用作設立六間製麵廠﹐包括添置機器及發電機
﹑提供麵粉及湯料。
目前﹐六間製麵廠每天運作廿三小時﹐每間製麵廠每天可生產兩公噸麵條﹐藉此幫
助了很多有需要的北韓人民﹐尤其是兒童﹐改善他們的健康情。
同時﹐宣明會亦捐贈了六輛貨車﹐以便每天將新鮮生產的麵條迅速運送至幼兒院及
老人中心﹔兒童每日可獲提供一百克麵條﹐而成人則可獲二百克麵條。
陳思堂醫生對此行體會深刻﹐並指出﹕瘛半年前到訪幼兒院時﹐院內的兒童大都營
養不良﹑目光呆滯﹐令人心痛難受﹔但此行所見的受惠兒童明顯較為強壯和健康﹐看
他們吃宣明會提供的麵條時津津有味﹐心中欣喜萬分﹐亦感激本澳市民為他們帶來積極
的援助。瘼
此外﹐宣明會工作人員不斷緊密監察麵條的運送﹑本澳市民捐贈物資的收支狀及
受惠者的詳細資料﹐確保麵條及有關救援物資如藥品﹑棉被﹑鞋襪運送到有需要的人。
為了讓當地農民恢復耕作﹐宣明會在北韓的救援工作亦包括農耕協助﹐例如向農民
提供肥料﹑用作鋪蓋稻米和玉米種籽的膠膜及拖拉機的輪胎等﹐希望藉此提高農民的生
產力﹐改善農作物收成。
陳思堂醫生表示﹐行程中看見農田已長出幼苗﹐倘若未來數月雨水充足﹐收成將較
去年有所改善。
瘛北韓糧荒問題能否緩和﹐將視乎今年秋天的收成及捐助者的繼續支持。瘼陳思堂
醫生補充說。
世界宣明會旨在北韓進行長期的救援及發展項目﹐幫助更多有受糧荒影響的人自力
更生﹐改善生活環境。市民如欲查詢或捐款支持該會在北韓的緊急救援工作﹐歡迎致電
宣明會捐助熱線352740。
平安喜樂
王懋軒
今天社會上充滿了試探與引誘﹐不但有外來的﹐更有個人內在自發的﹐這
些刺激使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誰也免不了要去面對﹐有的人順從了試探﹐接受
了引誘﹐葬送了自由身﹑身不由己的失去了內心的平安與終久的喜樂﹐常常生
活在憂苦愁煩的愛遷中﹐有的人抵擋了試探﹐拒絕了引誘﹐因以得保自由身﹐
堅持了內心的平安與終久的喜樂。
抵擋拒絕試探引誘是不容易的﹐這需要極大的智慧﹑勇敢﹑信心﹑忍耐﹐
尤其面對發自內心的肉體情慾眼目情感以及今生的驕傲﹐聖經詩篇上說瘛公義
平安彼此相親。瘼有公義才有真平安﹐但自私的人豈能保有公義麼﹖難啊﹗無
公義必引致爭競﹐爭競必先失去內心的平安﹐這是必然的了﹐喜樂為正直人所
預備﹙詩九七11﹚不敬虔者喜樂短暫﹙伯廿5﹚﹐人們或能有私慾的一時滿足﹐
好像很喜樂﹐但轉眼又為另一不滿足所取代﹐在日常生活中﹐這是屢見不鮮的
﹐人人都有實際的經驗﹐在得失取捨有無計較之中﹐抵擋試探拒絕引誘﹐確
是為難﹐實際上平安喜樂的人生只歸於正直敬虔的人。
甚麼是正直敬虔的人呢﹖人都是偏行己路﹐天然的生命就是沒有內心的平安
與持久的喜樂﹐終日憂苦愁煩本是自然人若能正直對待自己的本然﹐敬虔仰望
上帝的拯救﹐悲信心接受耶穌基督十架重生的超拔﹐才能接上平安喜樂的源頭﹐
在祂裡面有不愛的內心平安終久喜樂的應許賜給你﹐試探引誘為了更高的旨意
雖難以免除﹐但祂說瘛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
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
你們能忍受得住瘼﹙林前十13﹚﹐當知試探引誘並不是罪﹐順從它接受它才是
罪﹐所以瘛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瘼﹙雅一12﹚﹐從創世時的亞當到末世時的
耶穌﹐都難免受到試探引誘﹐但亞當順從接受了﹐以致遺害後世﹐耶穌抵擋拒
絕了﹐因祂必使你重獲平安喜樂﹐你願意脫離憂苦愁煩的生活嗎﹖願你接受主
耶穌﹐使你重獲真正內心平安終久喜樂的人生。
利民舒困﹐以心為心
生活艱難為兩餐﹔我們可曾經歷貧乏困倦。雖不說無以為生﹐但瘛手停﹐口停瘼卻是
許多家的借鏡。生活多是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瘼。在個人心靈深處﹐不論自覺或不自
覺﹐曾經發出對生存的吶喊嗎﹖活下去﹐又需要多少勇氣才能面對﹖活是察覺前路荊
棘滿途﹐但這正是生命旅途中不能分割的重要部份。
誠然﹐現代社會呈現許多成功駕馭物質窮困的例子﹕某人多少家貧﹐在經驗個人
持久的掙扎及努力後﹐終於捱出了風光的日子﹔一掃從前因窮困而帶來的內心羞歉。金
錢財富為人類帶來進取的動機。加薪升職代表了成就的指標﹑年青人被稱讚瘛有為瘼因
他們有驕人的表現﹔在事業發展上能出類拔萃﹔有豐厚的入息﹐也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及
職權。故此﹐當社會上有甚麼出眾的人物因某項出身的經歷而名氣大盛時父母們也希望
步前者後塵﹐讓自己的子女也可在可預見的將來出人頭地﹐心想事成。這些揭力擺脫貧
乏處境的努力確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瘛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瘼是否就不如瘛怎樣活一定豐食豐住的生命﹖瘼
這話題是否有點曲高和寡而不切實際呢﹖今天﹐瘛減災扶貧瘼是我們認同而落力支持的
社會行動﹐因為當中我們理解到連生存也受威脅時﹐甚麼也來不及比較吧。只有能繼續
生存才可有接的盼望。這是生命取向的基本。所以﹐有餘的應該樂意相助有欠的。如
此認同卻需要個人對意義的堅持﹐才有實際的行動。不過﹐此舉也確是上天的旨意﹔老
子道德經也曾說明﹕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瘼大意是上天的規律是以減少有餘的﹐
用來補充不足的。
可是﹐商業社會普遍對意義的演繹也是頗為有限的。成功效益出現勞資爭論﹔財團
經濟造就財富不平衡﹔結果﹐又令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因這些利益衝擊而產生
的社會這些問題﹐卻告訴我們若要追求理想﹐及聖守信念﹐真是談何容易。所以﹐老子接
便補充曰﹕瘛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瘼意思是社會的法規﹐就不是如上
天的規律﹐卻要剝奪不足﹐而用來供奉有餘的人。
確實﹐生活種種都成為我們的不斷體驗﹕理想與現實是否不能共存﹔筆者深感﹐這
並非是一種此起彼落的情。重要的是學習了解自己的處世態度是如何被影響以及與群
體的關係又怎樣來建立。這實在是我們每天生活都要面對的問題。魯迅先生有句名言﹕
瘛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瘼這確是我們用
作反省的好開始。
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活出主耶穌的豐盛。瘛扶貧解困瘼作為一個社關的呼喚﹐對於
個別清楚信仰立場的信徒﹐又能引伸出甚麼回應呢﹖新約聖經有如下的記述﹕瘛當人子
﹙耶穌在他的榮耀裡﹐帶所有的使者降臨的時候﹐主﹙耶穌﹚要對有面的﹙好僕人﹚
說﹕瘢蒙我父賜福的﹐來承受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好的國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
﹔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旅客﹐你們接待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衣服穿﹔我病
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瘠眾人就回答﹕瘢主啊﹐我甚麼時候見你餓
了就給你吃﹐渴就給你喝呢﹖又甚麼時候見你作旅客就接待你﹐赤身露體就給你衣服穿
呢﹖或者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在監裡就來看你呢﹖瘠主要回答他們﹕瘢我實在告訴你
們﹐你們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瘠瘼﹙太
廿五31上﹐34-40﹔新譯本﹚
各位也許會問﹕瘛是否只有基督徒才能明白以上的說話呢﹖瘼不是的。我們只是相
信﹐現代生活中不少生存體驗﹐都可以從神的話語中找到穩固的基礎﹐所以邀請大家一
起探索。根據聖經﹐瘛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因為人若有願
做的心﹐心像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瘼﹙林後五八12﹚。
其實﹐瘛減災扶貧﹐利民舒困瘼原不是要別人輕省﹐我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
我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我們的不足﹐這就
均平了。﹙林後八:13-14﹚要個人體認如此醒覺從而付諸實行﹐我們基督的心求你們與上
帝和好﹐因瘛祂從一本﹙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
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徒十七26-2
7﹚。瘼不錯﹐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神。我們確是祂所生的。還有未了的話﹕
願我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各人的重擔互相擔當﹔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
和平的上帝必常與我們同在。
□ 屈鑑濠
宣道堂愛心工程基金會
中國愛心工程計劃簡介
中國愛心工程的前身﹐只是一群熱心的基督徒在中國看見當地有一些失學的兒童﹐
因經濟的困難而無法入學讀書﹐於是在1986年起﹐就以私人的名義支持了數百名失學兒
童重返校園。
直至1992年﹐在這默默無聲的六年多日子中﹐這群基督徒看到越來越大又越逼切的
需要﹐於是與一些相熟的教會和機構去討論成立一個能更有效幫助內地失學兒童的基金
﹐於是中國愛心工程正式成立。
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內﹐得到各方熱心公益人士支持﹐同時又獲得中國政府的認同
﹐他們就由支持五佰個小學生開始﹐到97年初已支持了四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並且
將會繼續拓展﹐到2000年盼望能支持中國內地一萬個學生。1997年又可以說是中國愛心
君王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他們不單只在學生的支助上參與﹐而更則望能有效地幫助中國
的貧窮農戶得到溫飽﹐中國愛心工程的具體計劃如下﹕
一﹑金愛心工程助學計劃
- 支持小學助學金計劃
支持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讀完小學畢業。(每個學生每年需美金30元﹐共六年為美金180
元﹐資助者可選用以年度分期的方式資助學生。)
- 建校計劃
在貧困地區﹐有些學校已破爛不堪﹐沒有完整的課室﹐有些因災禍的緣故﹐學校甚
至倒塌﹐校內的用具﹐書檯破爛到不能使用﹐因此本會協助重建學校及買賣檯以供他們
使用。
- 支助代課老師
山區的學生上學﹐每日需步行五至六個小時才到鎮上的學校上課﹐因此政府就在山
區開辦一些教學點﹐以方便學生上課﹐但因人手及資金不足﹐只好請代課老師教學﹐由
於他們的薪金很低﹐應府不了日常開支﹐因此本會地補助他們的生活費﹐使他們更專心
教學。
二﹑愛心工程扶貧計劃
- 養羊
養羊日頭扶貧的工作﹐幫助貧困的農民﹐希望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故我們進行
此計劃﹐本會給每戶五隻母羊為基礎﹐一年後這五隻美所生的小羊(每年約二十隻)全屬
此農戶﹐然後他們將歸回那五隻美給我們﹐之後我們又將那五隻羊給其他有需要的貧農
﹐藉此兩三年後﹐他們的生活就可以逐漸得到改善。(每隻美為美金40元﹐支助一個農戶
美金200元)
- 養豬
養豬計劃與養羊計劃的方式一樣﹔是幫助有需要的農戶改善他們貧困的生活﹐本會
給每個農戶兩隻母豬﹐(美金105元)一年半後他們需將本金歸還本會﹐這筆錢會繼續幫助
其他有需要的農戶。
醫治的愛
星星相識
每個人都有個別的心靈空間﹔這是我們靈性中心所在﹐是人生命的核心﹐也是我們
屬天人格的源&﹐人若回歸自己的靈性中心﹐就會放棄處處防衛的生活方式﹐如此方式是
建基於恐懼和操縱。但人是可採取另一種以成長為目標的生命態度﹐其基礎是愛護﹑信
和真誠。
今天﹐我們不時都感受到罪惡的嚴荷衝擊﹐使我們心靈空間常常存在許多恐懼大興
信心混雜。我們被人抗拒﹐拋棄或出賣時﹐靈性中心便感到痛苦﹔而恐懼﹐驕傲和防衛
的感覺會壓制我們的心靈。與此同時﹐我們內心對人對事有多少信任﹐是與我們所經
驗到的愛護﹐信任和恩惠成正比的。我們心中的惶恐與信心間的大小比重﹐在乎我們
有幾許坦白地面對自己內心的爭戰和有幾多努力去建立一個健全的性格。
偏頗的性格會出現﹐把別人常作物件一樣的去剝削﹐利用及/或控制﹐而不把別人當
人一樣的去尊重和欣賞。這種操縱別人的傾向源於以錯誤的方法避開焦慮的試圖控制生
命。如此性格表現實在會損害個性完整和扭曲人際關係﹐因此消滅我們屬天的本性。其實
凡操縱都有一種特性﹐就是專門破壞我們的本性選擇能力﹐我們被迫步步為營地墮進落
別人為自己鋪設的模式或形態中。
當人的行事為人在操縱層面膠的時候﹐我們可能墮進一個稱為性格紊亂的狀﹐
這是一個非常僵化的行事為人方式﹐操縱已到了習以為常﹐嚴勵苛刻的地步﹐在個人行
為中﹐自由﹑創意及靈性幾乎全都沒有了﹐餘下的只是意料中的偏頗行為。倘若我們不
懂及時提出治理性格危機﹐會進入性格崩潰﹐造成一片混亂﹐也是較多的精神失常現象
。這樣﹐甚麼才是治療性格問題的一個積極方法呢﹖
我們們深信希望是永遠存在的﹐因為僵化是被理解為一種成長的缺陷﹔當人的性格
成長裹足不前的時候﹐我們需要提出醒覺﹐並接受幫助。神創造人性的各方面﹐祂要看
到每方面都健康強壯。受助者須對自己忽略了或抑壓多時的某些方面多了解。成熟的性
格是指充分成長的自我。
我們堅信﹐靈性中心是復活主在我們每人裡面臨在之&﹐神在我們內心居住﹐感動轉
化我們的個性。主基督耶穌成肉身來到世上﹐肯定我們的人性﹐正如祂肯定自己的人性
一樣。祂重視自己肉體的知覺﹐心中的感受﹐頭腦的洞察和聖靈的引道。神子與人子集於
一身﹐全心全意地生活在沒有受偏頗的性情所窒礙。故此﹐耶穌告訴我們﹕&&的人就如
經上所﹕瘢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約7﹕38)如此醫治的愛﹐你願接受嗎﹖
盡心\@
另迦摩╴╴有撒但座位之處的城
在聖經啟示中所提及的七教會的地區﹐最值得一遊的要說是以弗所和別迦摩了﹐以
弗所位在通往希獵海島的要道﹐旅遊局也大為推介﹐每年遊人都很多。而別迦摩雖是通
往南希獵海島的必經之路﹐可惜他位在山丘上﹐而趕往希獵的遊客多不願停此一站﹐以
免多花一天﹐但別迦摩所保留的文物卻不容忽略。
啟示錄二章對這地有這樣的形容﹐瘛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瘼。
啟示錄所形容別迦摩的撒但座位之處﹐相信沒有人可以肯定是在甚麼地方﹐也不能
肯定是指甚麼﹐但在別迦摩的山丘上﹐保留了不少的古蹟文物﹐當時的民居﹐廟堂和戲
院等﹐都很清楚可見﹐而(Zeus)丟斯的祭壇保存得較好﹐而且這類的祭壇在當時也不單
這一座﹐還有另四座﹐而其中有三座是對當時代過世帝王的敬拜。因此有些聖經學則以
為撒但座位之處﹐有三種可能性﹕
- 敬拜被人手所造的偶像﹐而不敬拜創造萬物的主宰。在這一帶流行的偶像多不勝
數﹐由遠古留傳下來到希獵進口的﹐由有關生活治病的到國家前途﹐戰事等等﹐都有不
同的像可拜﹐也許約翰正要提醒他們這就是撒但的位置了。
- 最偉大的王帝也只不過是人﹐但古今中外的人﹐對他們的一些領章都有這種情意
結﹐喜歡把他們當作神一般去求福﹐也許約翰是不願開罪當是的王帝﹐而借用撒但座位
一語來指出敬拜王帝的錯誤。
3.當時流行在這裡一帶的有一種哲學﹐就是偶像本無物﹐既是一無所有和無能為力
﹐無價值且無意義﹐他們更不介意的到這些偶像敬拜中心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了﹐而這
些的敬拜中心就是當時的社區會堂﹑活動中心﹐甚至是市集和學校等。
從以上的三種看法﹐我們可以看見撒但座位的影子﹐今天在人的心中猶存﹐不少人
對萬物的創造者不信和輕視﹐卻把人手所做的偶像﹐敬之畏之拜之﹐正所謂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又何能保護拜它的人呢﹖
有的又一相情願的把心中的偉人當成了神﹐以為這些偉人的靈氣可以賜福給他﹐保
祐平安﹐但世上最偉大的人﹐也不能越過死亡的勢力和範圍﹐又何能助人經歷危險和死
亡的困境呢﹖
又有的明知敬拜真神的重要﹐但流氓仍得罪中的快樂和好處﹐便為自己創造了些借
口﹐以使自己的良心好過一點﹐這只是為自己在心中留撒但的座位吧了。
創造天地的神對這撒但的座位檠告說﹐瘛要悔改瘼﹐顯然是神給人的機會﹐讓人可
以有轉機的路可走。
談突破澳門局限的人才培養
蕭卓芬
滿清巡按林則徐於1839年來澳門查察外夷之時﹐在他的治民理念裡﹐亦重經濟效
益﹐科技實效及研究精神。時至今日﹐澳門在邁向廿一世紀﹐亦在以上三個問題上不斷
努力。
但在民生經營的背後﹐瘛國民質素瘼才是林則徐一切營謀的目標。同樣﹐今日大多
數澳門市民都期望澳門仍然保持純樸的民風。
在九年七月﹐一個國際研討會的開幕禮上﹐蘇頌興教授提及‘即使兩個具同樣競爭
力的城市﹐道德水平較高的城市﹐往往會佔較強的優勢’。因此﹐澳門市民有理由努力
爭取在新紀元中努力提昇城市的道德水平。
中國在謀求西化的同時﹐不要忘記西方的科技研究和哲學研究都具備同樣原理(Law
):就是清晰準確(Clear & Distinct)﹐就是可接受評檢的標準。同樣﹐在西方的人觀要
求人格整全性(Integraty)﹐中文翻譯就是瘛誠信瘼之意。祇有在誠信的條件下﹐人才能
平等相處。可是澳門歷來就有一個不成文的社會模式﹐就是黑白融和﹐就像太極的兩儀
一樣。以下一個個案顯示﹐澳門這個小小社會﹐很容易把人標籤了﹐然後像是排斥又像
是接納地讓他們在標籤下生活。
A君今年三十歲以下﹐有數拾次戒毒經驗﹐重復又重復﹐但大多數時間都是他立下志
願的。但每次要站起來﹐都沒有人讓他找到正當工作﹐他唯有重復當偏門工作。那是指
出澳門沒有為好像A君這等人提供出路。
另一個反映澳門新一代價值意識的情緒調查問卷﹐顯示新一代的道德教育有需要提
高﹕
一份問卷問及499名13至18歲校內男性青少年及560名13至18歲女性青少年瘛有沒有
曾經攪破壞瘼回答瘛有瘼的數目為男280(56%)女262(46.8%)﹐而事後表現瘛努力遮掩事
實﹐並努力裝扮成有進取的青年瘼有121名男生(43%)及93名女生(35.5%)。假苦瘛努力掩
飾瘼成為青少年的次文化及價值取向﹐那麼社會的教育根基就是脆弱的﹐一切教育投資
都是枉然的了。下一代的人才的競爭是相對地落後的了。
要突破澳門局限的人才培育模式﹐教育系統不宜是圓形的﹐就是祇服務社會每個年
齡中最多人要投身受的教育﹐而是採用尖欖形的教育人才培訓理念﹐上尖部份是突出的
精英教育及求真的科研精神﹔近年國內航天技術等學府為澳門培養人才﹐就如朱總理所
提出的方向﹐相信這樣的上尖模式﹐可以把下世紀的澳門人口質素向上提昇。
而下尖部份就是要把教育系統無法觸及的人都儘量納入教育系統內﹐例如A君祇有二
年級程度﹐他亦不能考取車牌或得到像管理員之類的工作。而他的體格由於曾受毒品催
殘而不能耐勞。那麼﹐除非他能夠取得小學學歷認可﹐否則﹐祇有偏門的扇門為他敞開
。
現在有民間團體設計一個三年期的輔導及訓練課程﹐這個課程重導師對受者助者
的品德評估記錄﹐盼望在2001年六月間﹐未來政府根據品德評估來給與等同小學學歷的
認可證明。為澳門有數千位在教育(包括回歸教育)門外的青少年提供生機。
教會領袖關注特區政府宗教政策
澳門是天主教社會﹐基督教在此地較難生存﹐基督教團體在澳門的地位一
向被忽視﹐亦缺乏政府的支持﹐新成立的特區籌委會有基督教代表﹐澳門全體
基督教教友均覺得興奮﹐證明將來特區政府對宗教團體持公平和公正的態度。
澳門特區籌委會委員﹑基督教宣道堂港澳區聯會主席藍欽文認為﹐這是澳門對
基督教的重視﹐澳門基督教會亦成立了關注小組﹐關心籌委會的工作及反映各
方面的意見。
顯示平等對待宗教團體
藍欽文是澳門特區籌委會社會文化小組的成員。他表示﹐治安問題是首要
關心的問題﹐但這問題並非不可解決﹐涉及很多因素﹐要解決十分困難﹔此外
﹐郵票﹑徽號﹑假期等則問題不大﹐很容易解決。至於教育﹑醫療及社會福利
方面﹐澳門尚有不完善之處。
應對教育給予適當規範
在教育問題上﹐藍欽文表示﹐澳門政府在課本發展方向上﹐對教育界缺乏
指引和監管﹐在尊重學校教學自主的同時﹐應給予適當的規範﹐並對一些與學
生直接有關的事情﹐訂定足夠的監管和罰則﹐作出嚴格的規範。
在醫療福利方面﹐藍欽文表示﹐澳門醫療管理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澳門居
民如需醫療服務﹐往往要花費很多金錢﹐故政府應要考慮完善醫療福利﹐對居
民予以照顧﹐即所有澳門居民均可享有免費醫療﹐即使生病﹐也不會花費太多
金錢。免費醫療是基本服務﹐在此制度下﹐可以按需要為醫療服務進行籌款﹐
造福社會。
爭取基督教婚禮合法性
藍欽文自七一年起在澳門進行基督教傳道工作。在過去﹐政府對基督教非
常忽視﹐基督教會舉辦的福利事業﹐政府沒資助過一分一毫﹐全是教會自己籌
集經費進行。故期望將來特區政府不要和澳葡政府一樣﹐宗教政策的執行有偏
頗﹐各宗教應有同一樣的地位。因此﹐有一個問題必須要解決﹐目前澳葡政府承
認天主教儀式舉行的婚禮的法律效力﹐但卻不承認基督教婚禮法律效力﹐這與
香港不同﹐香港承認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婚禮的法律效力﹐因此﹐今後會繼續爭
取基督教婚禮的合法性。
女人與男人
男人與女人是小學五年級同桌同學﹐以後的日子﹐雙方分隔異地﹐全靠魚雁往來﹐
一﹑兩年聚首一次﹐彼此的認識比身邊的人深入﹐也比身邊的人陌生。
相識已十四年了﹐男的已視女的為知己﹐女的心中只想做男的妻子﹐但知道機會渺
茫。
女的今年已廿六歲了﹐是時候解開這死結了﹕
“其實我這十四年來都喜歡你。”
男的沉默了三秒﹕
“其實你不是喜歡我﹐你只是一種“傾慕偶像”的心態……我對你沒Feel。”
男人很平靜地幫女人分析﹐解開這個令女人不能全心全意投入別的男人懷抱的死結
。真是用心良苦。
女人一直在聽﹐偶爾點頭表示洗耳恭聽。沒多說話﹐因為不想說。女人已知道答案
﹐還要說甚麼了竇難道非要將男的強姦不可﹗在女人心裡﹐強迫別人愛自己﹐就等同強
姦。
男人用電單車送女人回酒店路上﹐女人雙手扶男的腰﹕
“你要減肥了﹐你的脂肪就快漏到我滿手油。”
“真給你氣死。”男的忍不住笑出來。
女人第二日返工﹐投入緊張的採訪工作﹐在工作間與同事談笑風生﹐晚飯吃了個大
家樂海鮮套餐﹐晚上聽“二泉映月”人睡。
又過了二日﹐女人覺得眼肚有些脹的感覺﹐是時候哭出來了。
□ 草仔
使中國踏上現代化的宣教士
林樂知牧師
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牧師可說是對中國近代文化俱有舉足輕重的一位宣教
士。他獲稱為瘛教會報人瘼之美譽﹐他所創辦的︽萬國公報︾在中國清朝時代的教會報
刊中﹐發行的時間最久﹐影響最大。中國近代幾位在文學上極有貢獻及在社會上備有領
導力的人物均受︽萬國公報︾的裨益及影響﹕如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林語堂﹑于
右任等﹐甚至日本天皇及其內閣也熱心閱讀此報。
林樂知是一個遺腹兒﹐身世可憐﹐他於一八三六年一月三日在美國喬治亞州的布爾
克縣(Burke County, Georgia)出世﹐出生前兩個月就失去父親﹐母親又在他出世後十二
天去世。幸好他的姨丈姨母郝金斯(Hutchins)夫婦樂意收養他﹐郝氏夫婦對他愛護備至
﹐視如己出。郝氏夫婦家庭的宗教氣氛不濃厚﹐但林樂知在十八歲時對基督教產生了濃
厚的興趣及十分虔誠﹐且有往海外宣教的心志。
十八歲林樂知進入喬治亞州牛津鎮之愛慕蘭(Emory College, Oxford, Georgia)學
院讀書﹐大學畢業後﹐隨即與瑪莉·曉士頓(Mary Houston)小姐成親﹐瑪莉以優越的成
績畢業於喬州麥康鎮的衛斯理女子學院(Wesleyan College, Macon, Georgia)。結婚後
兩人均有宣教的負擔﹐即相偕加入美南循理差會﹙或稱監理會American Southern
Methodist Episcopal Mission)﹐於一八五九年十二月十八日帶新生的女兒啟程來華
宣教。經過數月的旅程﹐終於一八六零年七月安抵上海﹐從此展開了他們在華宣教的第
一頁。
正所謂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瘼﹐林樂知來華初期即遇到信心極大的考驗。差
會原擬定林樂知一家前往杭州開拓工場﹐無奈當時中國正處兵荒馬亂﹐內憂外患交相煎
逼的時刻﹐清朝的京城在咸豐十一年被英法聯軍攻入﹐甚至皇帝行宮圓明園也被英法軍
隊燒掠一空﹐百姓流離失所﹐到處滿目瘡痍﹐戰爭所留下的殘垣廢墟﹐使中國人無論上
下老幼對外國人都懷有極度仇恨的心理及排外的情緒﹐故對宣教士也不懷好感﹐使傳福
音的工作一籌莫展。因此林樂知一家被逼留在上海學習宣教的第一門功課瘛忍耐等候瘼
。
其次是差派他們一家來華的差會因美國為了蓄奴存廢的問題而爆發了南北戰爭﹐帶
來了經濟的蕭條﹐生產的萎縮﹐工業的停頓﹐交通的斷絕﹐甚至宗教信仰的冷淡等﹐直
接影響到林樂知所屬差會的財務收入劇減﹐對所遣派的宣教士之經濟支援竟至漸漸無以
為繼﹐甚至定期的聯絡都失去了﹐竟達四年之久。
林樂知身處此兩大困境﹐前面的路似乎只有兩條﹐一即束裝回國﹐待日後再來﹐另
一即留在上海﹐自力更生等待戰爭結束。林樂知夫婦最後選擇了第二條路﹐決心留在上
海﹐自力更生﹐接受現實生活的諸般挑戰﹐踏上另一種形式的生活﹐因此逼使林樂知需
要找一些兼差來補貼家用。他除了主日到處佈道及照常處理教會事務外﹐曾擔任翻譯員
﹐教授英文﹐在報社擔任編輯﹐譯書等工作。他每日從早到深夜均不停的工作﹐沒有片
刻閒暇﹐他的同伴都勸他不可過勞﹐要休息﹐他卻回答說﹕瘛因體內無一根懶骨﹐所以
不會閒暇。瘼
林樂知牧師因接觸中國知識份子的機會多﹐認識到仕大夫是中國社會的領導層面﹐
對中國社會及百姓的影響極深廣﹔洞察到基督教若要在中國普遍被接納﹐必須先得國
內的精英﹑一班知識份子﹑國家本來的棟樑﹐而文字的傳媒在當時是極俱這方面的影響
力。於是在一八六八年創辦了瘛教會新報瘼﹐內容除了討論基督教義﹐報導教會消息外
﹐還介紹科學知識﹐外國史地與各國新聞﹐以週刊形式發行﹐當時的發行量約七百份。
六年後﹐林樂知牧師欲拓展瘛教會新報瘼讀者的範圍﹐望藉傳播科學知識為媒介吸
引教外人士閱讀以收佈道之果效﹐故於一八七四年把瘛教會新報瘼易名為瘛萬國公報瘼
。一八八三年至一八八八年這期間瘛萬國公報瘼曾因內容方面意見不能一致﹐以致停刊
。直至一八八九年瘛萬國公報瘼才復刊﹐隸屬於瘛廣學會瘼﹐仍由林樂知牧師主編﹐且
改為月刊﹐出版銷量也增加至四千份。瘛萬國公報瘼在當時的中國知識份子中﹐被認為
西學之水庫﹐新知識之總匯﹐備受重視。
林樂知牧師不單看到瘛辦報瘼使基督教在中國知識份子中的影響﹐他更覺察到瘛辦
學瘼對基督教在中國文化之建設及貢獻。於是一八八二年林樂知在上海創辦了瘛中西書
院瘼﹐首次招生即有四百多人﹐為當時之俵俵者。可惜眾多學生甚少人能明白林樂知之
心志﹐能把中西學問精研﹐以致溶匯貫通﹐大多數人只為學習英文而來﹐抱厚西學而
薄中學的心理﹐只望畢業後可以進入洋人機構服務﹐獲優渥的薪酬為目標﹐而少有雄心
大志﹐以領導中國進入現代化運動為抱負。
由於基督教信仰存男女平等的精神﹐林樂知牧師眼見中國女子無受教育的機會﹐而
造成社會種種之缺憾﹐使他感觸良多﹐即對推動女子受教育之事年常熱忱﹐終於與其他
宣教士們同心努力於一八九二年在上海開辦了瘛中西女墊瘼﹐建立女子受教育風氣之先
河﹐培育了不少優秀的女學生。同時他也在任廷旭弟兄的協助下完成了洋洋廿一冊的︽
全球五大洲女俗通考︾﹙Women in all Lands﹚一書﹐於一九零三年出版。此書討論婦
女地位之高低為文明興衰的指南針﹐進而研究比較各地的文化﹐此書除了文字之外﹐也
附有千餘幅圖片以吸引讀者﹐據瘛廣學會瘼報告此書為當時最暢銷的書籍中排行第二。
林樂知牧師對中國人的愛之深邃﹐可從他直諫美國總統一事可見一斑。一九零六年
他回美述職期間曾獲准進謁羅斯福總統﹐在會面時﹐他慎重的向總統陳明中國人對西方
列強加諸中國的不平等條約深惡痛絕﹐勸總統應儘快加以廢止。
一九零七年他再度來華﹐五月卅日即在上海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華事奉共四十
三年。林樂知牧師把一生奉獻給中國﹐為完成神的託付而努力﹐死後備極哀榮﹐各方
悼文很多﹐都公認他是一位誠篤君子﹐吃苦耐勞﹐自強不息﹐待人恕道﹐不矜不誇﹐畢
生服務人群﹐殷殷耕耘的宣教士﹐且集教育家﹑作家﹑報人於一身﹐更是中國代現化的
播種人。他對中國在新知識的傳播和介紹上居功至偉﹐貢獻最多。
北韓糧荒見曙光
早前在北韓視察的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陳思堂醫生表示﹕瘛在北韓視察期間﹐幼
兒院﹙孤兒院﹚內的兒童來較半年前健康﹔倘若雨水充足﹐估計今年的收成將有改善﹐
相信當地的糧荒問題已漸見曙光。瘼
宣明會一行四人已於五月中前往北韓﹐視察當地的救援情。今次行程中﹐視察團
曾到訪宣明會資助的四間製麵廠﹐分別位於平原﹑安州﹑介川及元山﹐監察製麵廠的運
作實﹔同時﹐視察團亦前往平城及元山的幼兒院﹐探訪受惠的孤兒。
過去數年﹐北韓多次受天災所影響﹔而去年北韓更發生了被形容為五十年來最嚴重
的旱災﹐導致大量農作物失收。為回應北韓糧荒問題﹐世界宣明會澳門分會於去年開始
向本澳市民作出緊急呼籲﹐並將有關善款用作設立六間製麵廠﹐包括添置機器及發電機
﹑提供麵粉及湯料。
目前﹐六間製麵廠每天運作廿三小時﹐每間製麵廠每天可生產兩公噸麵條﹐藉此幫
助了很多有需要的北韓人民﹐尤其是兒童﹐改善他們的健康情。
同時﹐宣明會亦捐贈了六輛貨車﹐以便每天將新鮮生產的麵條迅速運送至幼兒院及
老人中心﹔兒童每日可獲提供一百克麵條﹐而成人則可獲二百克麵條。
陳思堂醫生對此行體會深刻﹐並指出﹕瘛半年前到訪幼兒院時﹐院內的兒童大都營
養不良﹑目光呆滯﹐令人心痛難受﹔但此行所見的受惠兒童明顯較為強壯和健康﹐看
他們吃宣明會提供的麵條時津津有味﹐心中欣喜萬分﹐亦感激本澳市民為他們帶來積極
的援助。瘼
此外﹐宣明會工作人員不斷緊密監察麵條的運送﹑本澳市民捐贈物資的收支狀及
受惠者的詳細資料﹐確保麵條及有關救援物資如藥品﹑棉被﹑鞋襪運送到有需要的人。
為了讓當地農民恢復耕作﹐宣明會在北韓的救援工作亦包括農耕協助﹐例如向農民
提供肥料﹑用作鋪蓋稻米和玉米種籽的膠膜及拖拉機的輪胎等﹐希望藉此提高農民的生
產力﹐改善農作物收成。
陳思堂醫生表示﹐行程中看見農田已長出幼苗﹐倘若未來數月雨水充足﹐收成將較
去年有所改善。
瘛北韓糧荒問題能否緩和﹐將視乎今年秋天的收成及捐助者的繼續支持。瘼陳思堂
醫生補充說。
世界宣明會旨在北韓進行長期的救援及發展項目﹐幫助更多有受糧荒影響的人自力
更生﹐改善生活環境。市民如欲查詢或捐款支持該會在北韓的緊急救援工作﹐歡迎致電
宣明會捐助熱線352740。
平安喜樂
王懋軒
今天社會上充滿了試探與引誘﹐不但有外來的﹐更有個人內在自發的﹐這
些刺激使生活在社會中的人﹐誰也免不了要去面對﹐有的人順從了試探﹐接受
了引誘﹐葬送了自由身﹑身不由己的失去了內心的平安與終久的喜樂﹐常常生
活在憂苦愁煩的愛遷中﹐有的人抵擋了試探﹐拒絕了引誘﹐因以得保自由身﹐
堅持了內心的平安與終久的喜樂。
抵擋拒絕試探引誘是不容易的﹐這需要極大的智慧﹑勇敢﹑信心﹑忍耐﹐
尤其面對發自內心的肉體情慾眼目情感以及今生的驕傲﹐聖經詩篇上說瘛公義
平安彼此相親。瘼有公義才有真平安﹐但自私的人豈能保有公義麼﹖難啊﹗無
公義必引致爭競﹐爭競必先失去內心的平安﹐這是必然的了﹐喜樂為正直人所
預備﹙詩九七11﹚不敬虔者喜樂短暫﹙伯廿5﹚﹐人們或能有私慾的一時滿足﹐
好像很喜樂﹐但轉眼又為另一不滿足所取代﹐在日常生活中﹐這是屢見不鮮的
﹐人人都有實際的經驗﹐在得失取捨有無計較之中﹐抵擋試探拒絕引誘﹐確
是為難﹐實際上平安喜樂的人生只歸於正直敬虔的人。
甚麼是正直敬虔的人呢﹖人都是偏行己路﹐天然的生命就是沒有內心的平安
與持久的喜樂﹐終日憂苦愁煩本是自然人若能正直對待自己的本然﹐敬虔仰望
上帝的拯救﹐悲信心接受耶穌基督十架重生的超拔﹐才能接上平安喜樂的源頭﹐
在祂裡面有不愛的內心平安終久喜樂的應許賜給你﹐試探引誘為了更高的旨意
雖難以免除﹐但祂說瘛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神是信實的﹐必
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
你們能忍受得住瘼﹙林前十13﹚﹐當知試探引誘並不是罪﹐順從它接受它才是
罪﹐所以瘛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瘼﹙雅一12﹚﹐從創世時的亞當到末世時的
耶穌﹐都難免受到試探引誘﹐但亞當順從接受了﹐以致遺害後世﹐耶穌抵擋拒
絕了﹐因祂必使你重獲平安喜樂﹐你願意脫離憂苦愁煩的生活嗎﹖願你接受主
耶穌﹐使你重獲真正內心平安終久喜樂的人生。
利民舒困﹐以心為心
生活艱難為兩餐﹔我們可曾經歷貧乏困倦。雖不說無以為生﹐但瘛手停﹐口停瘼卻是
許多家的借鏡。生活多是瘛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瘼。在個人心靈深處﹐不論自覺或不自
覺﹐曾經發出對生存的吶喊嗎﹖活下去﹐又需要多少勇氣才能面對﹖活是察覺前路荊
棘滿途﹐但這正是生命旅途中不能分割的重要部份。
誠然﹐現代社會呈現許多成功駕馭物質窮困的例子﹕某人多少家貧﹐在經驗個人
持久的掙扎及努力後﹐終於捱出了風光的日子﹔一掃從前因窮困而帶來的內心羞歉。金
錢財富為人類帶來進取的動機。加薪升職代表了成就的指標﹑年青人被稱讚瘛有為瘼因
他們有驕人的表現﹔在事業發展上能出類拔萃﹔有豐厚的入息﹐也有令人羨慕的地位及
職權。故此﹐當社會上有甚麼出眾的人物因某項出身的經歷而名氣大盛時父母們也希望
步前者後塵﹐讓自己的子女也可在可預見的將來出人頭地﹐心想事成。這些揭力擺脫貧
乏處境的努力確是可以理解的。
然而﹐瘛怎樣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瘼是否就不如瘛怎樣活一定豐食豐住的生命﹖瘼
這話題是否有點曲高和寡而不切實際呢﹖今天﹐瘛減災扶貧瘼是我們認同而落力支持的
社會行動﹐因為當中我們理解到連生存也受威脅時﹐甚麼也來不及比較吧。只有能繼續
生存才可有接的盼望。這是生命取向的基本。所以﹐有餘的應該樂意相助有欠的。如
此認同卻需要個人對意義的堅持﹐才有實際的行動。不過﹐此舉也確是上天的旨意﹔老
子道德經也曾說明﹕瘛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瘼大意是上天的規律是以減少有餘的﹐
用來補充不足的。
可是﹐商業社會普遍對意義的演繹也是頗為有限的。成功效益出現勞資爭論﹔財團
經濟造就財富不平衡﹔結果﹐又令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情。因這些利益衝擊而產生
的社會這些問題﹐卻告訴我們若要追求理想﹐及聖守信念﹐真是談何容易。所以﹐老子接
便補充曰﹕瘛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瘼意思是社會的法規﹐就不是如上
天的規律﹐卻要剝奪不足﹐而用來供奉有餘的人。
確實﹐生活種種都成為我們的不斷體驗﹕理想與現實是否不能共存﹔筆者深感﹐這
並非是一種此起彼落的情。重要的是學習了解自己的處世態度是如何被影響以及與群
體的關係又怎樣來建立。這實在是我們每天生活都要面對的問題。魯迅先生有句名言﹕
瘛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瘼這確是我們用
作反省的好開始。
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活出主耶穌的豐盛。瘛扶貧解困瘼作為一個社關的呼喚﹐對於
個別清楚信仰立場的信徒﹐又能引伸出甚麼回應呢﹖新約聖經有如下的記述﹕瘛當人子
﹙耶穌在他的榮耀裡﹐帶所有的使者降臨的時候﹐主﹙耶穌﹚要對有面的﹙好僕人﹚
說﹕瘢蒙我父賜福的﹐來承受創世以來為你們預備好的國吧。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
﹔我渴了﹐你們給我喝﹔我作旅客﹐你們接待我﹔我赤身露體﹐你們給我衣服穿﹔我病
了﹐你們看顧我﹔我在監裡﹐你們來看我。瘠眾人就回答﹕瘢主啊﹐我甚麼時候見你餓
了就給你吃﹐渴就給你喝呢﹖又甚麼時候見你作旅客就接待你﹐赤身露體就給你衣服穿
呢﹖或者甚麼時候見你病了﹐或在監裡就來看你呢﹖瘠主要回答他們﹕瘢我實在告訴你
們﹐你們所作的﹐只要是作在我一個最小的弟兄身上﹐就是作在我的身上了。瘠瘼﹙太
廿五31上﹐34-40﹔新譯本﹚
各位也許會問﹕瘛是否只有基督徒才能明白以上的說話呢﹖瘼不是的。我們只是相
信﹐現代生活中不少生存體驗﹐都可以從神的話語中找到穩固的基礎﹐所以邀請大家一
起探索。根據聖經﹐瘛我們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上帝藉我們勸你們一般。因為人若有願
做的心﹐心像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瘼﹙林後五八12﹚。
其實﹐瘛減災扶貧﹐利民舒困瘼原不是要別人輕省﹐我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
我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我們的不足﹐這就
均平了。﹙林後八:13-14﹚要個人體認如此醒覺從而付諸實行﹐我們基督的心求你們與上
帝和好﹐因瘛祂從一本﹙血脈﹚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
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神﹐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祂離我們各人不遠﹙徒十七26-2
7﹚。瘼不錯﹐我們生活﹐動作﹐存留﹐都在乎神。我們確是祂所生的。還有未了的話﹕
願我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慰﹐各人的重擔互相擔當﹔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
和平的上帝必常與我們同在。
□ 屈鑑濠
宣道堂愛心工程基金會
中國愛心工程計劃簡介
中國愛心工程的前身﹐只是一群熱心的基督徒在中國看見當地有一些失學的兒童﹐
因經濟的困難而無法入學讀書﹐於是在1986年起﹐就以私人的名義支持了數百名失學兒
童重返校園。
直至1992年﹐在這默默無聲的六年多日子中﹐這群基督徒看到越來越大又越逼切的
需要﹐於是與一些相熟的教會和機構去討論成立一個能更有效幫助內地失學兒童的基金
﹐於是中國愛心工程正式成立。
在過去四年多的時間內﹐得到各方熱心公益人士支持﹐同時又獲得中國政府的認同
﹐他們就由支持五佰個小學生開始﹐到97年初已支持了四百多名失學兒童重返校﹐並且
將會繼續拓展﹐到2000年盼望能支持中國內地一萬個學生。1997年又可以說是中國愛心
君王的一個里程碑﹐因為他們不單只在學生的支助上參與﹐而更則望能有效地幫助中國
的貧窮農戶得到溫飽﹐中國愛心工程的具體計劃如下﹕
一﹑金愛心工程助學計劃
- 支持小學助學金計劃
支持貧困山區的失學兒童讀完小學畢業。(每個學生每年需美金30元﹐共六年為美金180
元﹐資助者可選用以年度分期的方式資助學生。)
- 建校計劃
在貧困地區﹐有些學校已破爛不堪﹐沒有完整的課室﹐有些因災禍的緣故﹐學校甚
至倒塌﹐校內的用具﹐書檯破爛到不能使用﹐因此本會協助重建學校及買賣檯以供他們
使用。
- 支助代課老師
山區的學生上學﹐每日需步行五至六個小時才到鎮上的學校上課﹐因此政府就在山
區開辦一些教學點﹐以方便學生上課﹐但因人手及資金不足﹐只好請代課老師教學﹐由
於他們的薪金很低﹐應府不了日常開支﹐因此本會地補助他們的生活費﹐使他們更專心
教學。
二﹑愛心工程扶貧計劃
- 養羊
養羊日頭扶貧的工作﹐幫助貧困的農民﹐希望能改善他們的生活環境﹐故我們進行
此計劃﹐本會給每戶五隻母羊為基礎﹐一年後這五隻美所生的小羊(每年約二十隻)全屬
此農戶﹐然後他們將歸回那五隻美給我們﹐之後我們又將那五隻羊給其他有需要的貧農
﹐藉此兩三年後﹐他們的生活就可以逐漸得到改善。(每隻美為美金40元﹐支助一個農戶
美金200元)
- 養豬
養豬計劃與養羊計劃的方式一樣﹔是幫助有需要的農戶改善他們貧困的生活﹐本會
給每個農戶兩隻母豬﹐(美金105元)一年半後他們需將本金歸還本會﹐這筆錢會繼續幫助
其他有需要的農戶。
醫治的愛
星星相識
每個人都有個別的心靈空間﹔這是我們靈性中心所在﹐是人生命的核心﹐也是我們
屬天人格的源&﹐人若回歸自己的靈性中心﹐就會放棄處處防衛的生活方式﹐如此方式是
建基於恐懼和操縱。但人是可採取另一種以成長為目標的生命態度﹐其基礎是愛護﹑信
和真誠。
今天﹐我們不時都感受到罪惡的嚴荷衝擊﹐使我們心靈空間常常存在許多恐懼大興
信心混雜。我們被人抗拒﹐拋棄或出賣時﹐靈性中心便感到痛苦﹔而恐懼﹐驕傲和防衛
的感覺會壓制我們的心靈。與此同時﹐我們內心對人對事有多少信任﹐是與我們所經
驗到的愛護﹐信任和恩惠成正比的。我們心中的惶恐與信心間的大小比重﹐在乎我們
有幾許坦白地面對自己內心的爭戰和有幾多努力去建立一個健全的性格。
偏頗的性格會出現﹐把別人常作物件一樣的去剝削﹐利用及/或控制﹐而不把別人當
人一樣的去尊重和欣賞。這種操縱別人的傾向源於以錯誤的方法避開焦慮的試圖控制生
命。如此性格表現實在會損害個性完整和扭曲人際關係﹐因此消滅我們屬天的本性。其實
凡操縱都有一種特性﹐就是專門破壞我們的本性選擇能力﹐我們被迫步步為營地墮進落
別人為自己鋪設的模式或形態中。
當人的行事為人在操縱層面膠的時候﹐我們可能墮進一個稱為性格紊亂的狀﹐
這是一個非常僵化的行事為人方式﹐操縱已到了習以為常﹐嚴勵苛刻的地步﹐在個人行
為中﹐自由﹑創意及靈性幾乎全都沒有了﹐餘下的只是意料中的偏頗行為。倘若我們不
懂及時提出治理性格危機﹐會進入性格崩潰﹐造成一片混亂﹐也是較多的精神失常現象
。這樣﹐甚麼才是治療性格問題的一個積極方法呢﹖
我們們深信希望是永遠存在的﹐因為僵化是被理解為一種成長的缺陷﹔當人的性格
成長裹足不前的時候﹐我們需要提出醒覺﹐並接受幫助。神創造人性的各方面﹐祂要看
到每方面都健康強壯。受助者須對自己忽略了或抑壓多時的某些方面多了解。成熟的性
格是指充分成長的自我。
我們堅信﹐靈性中心是復活主在我們每人裡面臨在之&﹐神在我們內心居住﹐感動轉
化我們的個性。主基督耶穌成肉身來到世上﹐肯定我們的人性﹐正如祂肯定自己的人性
一樣。祂重視自己肉體的知覺﹐心中的感受﹐頭腦的洞察和聖靈的引道。神子與人子集於
一身﹐全心全意地生活在沒有受偏頗的性情所窒礙。故此﹐耶穌告訴我們﹕&&的人就如
經上所﹕瘢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約7﹕38)如此醫治的愛﹐你願接受嗎﹖
盡心\@
另迦摩╴╴有撒但座位之處的城
在聖經啟示中所提及的七教會的地區﹐最值得一遊的要說是以弗所和別迦摩了﹐以
弗所位在通往希獵海島的要道﹐旅遊局也大為推介﹐每年遊人都很多。而別迦摩雖是通
往南希獵海島的必經之路﹐可惜他位在山丘上﹐而趕往希獵的遊客多不願停此一站﹐以
免多花一天﹐但別迦摩所保留的文物卻不容忽略。
啟示錄二章對這地有這樣的形容﹐瘛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瘼。
啟示錄所形容別迦摩的撒但座位之處﹐相信沒有人可以肯定是在甚麼地方﹐也不能
肯定是指甚麼﹐但在別迦摩的山丘上﹐保留了不少的古蹟文物﹐當時的民居﹐廟堂和戲
院等﹐都很清楚可見﹐而(Zeus)丟斯的祭壇保存得較好﹐而且這類的祭壇在當時也不單
這一座﹐還有另四座﹐而其中有三座是對當時代過世帝王的敬拜。因此有些聖經學則以
為撒但座位之處﹐有三種可能性﹕
- 敬拜被人手所造的偶像﹐而不敬拜創造萬物的主宰。在這一帶流行的偶像多不勝
數﹐由遠古留傳下來到希獵進口的﹐由有關生活治病的到國家前途﹐戰事等等﹐都有不
同的像可拜﹐也許約翰正要提醒他們這就是撒但的位置了。
- 最偉大的王帝也只不過是人﹐但古今中外的人﹐對他們的一些領章都有這種情意
結﹐喜歡把他們當作神一般去求福﹐也許約翰是不願開罪當是的王帝﹐而借用撒但座位
一語來指出敬拜王帝的錯誤。
3.當時流行在這裡一帶的有一種哲學﹐就是偶像本無物﹐既是一無所有和無能為力
﹐無價值且無意義﹐他們更不介意的到這些偶像敬拜中心去﹐參加他們的活動了﹐而這
些的敬拜中心就是當時的社區會堂﹑活動中心﹐甚至是市集和學校等。
從以上的三種看法﹐我們可以看見撒但座位的影子﹐今天在人的心中猶存﹐不少人
對萬物的創造者不信和輕視﹐卻把人手所做的偶像﹐敬之畏之拜之﹐正所謂泥菩薩過江
自身難保﹐又何能保護拜它的人呢﹖
有的又一相情願的把心中的偉人當成了神﹐以為這些偉人的靈氣可以賜福給他﹐保
祐平安﹐但世上最偉大的人﹐也不能越過死亡的勢力和範圍﹐又何能助人經歷危險和死
亡的困境呢﹖
又有的明知敬拜真神的重要﹐但流氓仍得罪中的快樂和好處﹐便為自己創造了些借
口﹐以使自己的良心好過一點﹐這只是為自己在心中留撒但的座位吧了。
創造天地的神對這撒但的座位檠告說﹐瘛要悔改瘼﹐顯然是神給人的機會﹐讓人可
以有轉機的路可走。